::: 遮罩圖片 設計用途 遮罩圖片 設計用途
:::
水領袖峰會-水與安全、環境、發展

9/10(二) 上午9:00~12:00

引言人

經濟部水利署 署長
經濟部水利署 署長

賴建信

賴署長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班,2001年受邀至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訪問學者,自2016年11月起擔任經濟部水利署(WRA)署長,並兼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董事、貝蒙論壇專家委員會委員。

賴署長擔任公職已近30年,在水資源管理、促進行政透明及公私部門跨域合作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包括曾帶領團隊推廣曾文水庫環境教育卓有成效而獲得全國環境教育獎,推動再生水開發、立法和監管,以及「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入水利法,讓土地與水道共同分擔洪水,提高土地整體耐淹能力,並推動多項重大水資源工程,發揮區域水源調配之最大效益。

賴署長2007年獲行政院模範公務員獎,2018年獲頒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三等專業獎章。另外,2021年初的百年大旱,帶領水利署同仁提前展開應變,納入創新思維細緻管控,結合多元創新水源,包括導入建築工地地下水及移動式海淡機組等,找出每一滴可用水源,與各界通力合作,成功將社會及產業衝擊降至最低,各項創新作為,帶領水利署於2022年獲得第五屆「總統創新獎-團體組」殊榮。

主持人

科學人雜誌 數位副總編輯
科學人雜誌 數位副總編輯

鄭靜琪

從事採訪與編譯工作逾20年,曾經任職於《國家地理》雜誌、《商業周刊》,特別關注環境與自然生態主題。

講者

日本河川情報中心 理事長 / 東京大學 名譽教授
日本河川情報中心 理事長 / 東京大學 名譽教授

池內幸司

池內教授1982年加入建設省(現在的國土交通省);2014年至2015年擔任國土交通省水土災害管理局局長;2015年至2016年擔任國土交通省工程事務副大臣;2016年至2023年擔任東京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2023年至今擔任河川情報中心理事長兼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池內幸司在水資源及防災領域閱歷廣闊經驗豐富,且熟稔日本河川法、公民參與、災害防災、河川環境管理及利用等內容,長年致力於自然災害對策政策規劃,相關經驗享譽國際。

演講題目

建立韌性社會以因應氣候變遷加劇導致與水相關之災害

演講摘要

由於氣候變遷,未來日本的洪水頻率預計將增加兩到四倍。為因應此情況,日本政府加強檢討結構性措施計畫,以適應氣候變遷。

除了河川管理機構主導的防洪措施外,流域內的各利益相關者正共同合作,實施綜合且多層次的策略,以因應逐年加劇的災害危害度、暴露度與脆弱度。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教授

周素卿

周教授曾任經濟部水資源審議委員會委員、行政院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董事、行政院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科技政策諮詢專家室副主任、科技部人文社會發展中心副主任、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國立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主任、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主任、台灣智慧生活空間發展協會理事長。

周教授專長與研究領域為都市空間發展與規劃、都市更新與再發展、都市政治與政策研究、都市與區域治理、永續城市的地理、科學園區的發展與規劃、高科技產業的組織與地域網絡特性、台商在東南亞與大陸的投資與發展。近年從事有關智慧生活科技的參與和研究,主要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政策的演進、智慧家庭技術發展的進程、及科技與生活的展示與再現。

演講題目

水綠融合 環境永續

演講摘要

為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之永續發展,水利工程與建設已面臨迥異於前一世紀(二十世紀)以防護與硬體建設為主流的現代性馴化工程典範移轉,以「安全、共榮、永續、韌性」為目標來營造(及再造)水環境是新的主流。除了導入適地性、系統性及以自然為本的理念與規劃設計營運原則外,體制與技術的創新、公民與民間團體參與機制的設計、藍綠基盤的整合、生態系服務的多功能性創造、地方創生與健康福祉的營造…等,都成為新的挑戰與契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環境教育學院 副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環境教育學院 副教授

Zoran Vojinovic

Zoran副教授擁有超過25年的全球水資源管理經驗,曾與歐洲委員會(EC)、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和聯合國機構(尤其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等多個國際和國內捐助者及發展組織密切合作。Zoran副教授還曾為各國政府提供水資源與廢水管理、洪水風險緩解和氣候變遷適應等方面的專業建議。由於Zoran副教授在亞洲地區的卓越成就,於2013年被亞洲開發銀行授予「水資源冠軍」的榮譽稱號。目前,副教授正領導由歐盟資助的RECONECT項目,該項目匯集了來自歐洲、亞洲、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37個國際合作伙伴,旨在開發和展示創新且大規模的自然解方,以減少氣候風險。

演講題目

自然為本解決方案應用於水安全與氣候適應:來自歐盟RECONECT計畫的成果

演講摘要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傳統的氣候風險緩解措施(如洪水、乾旱、熱浪、風暴、暴潮、熱帶氣旋、坡地崩塌、野火)主要集中在灰色基礎設施,這些設施通常在方法和效果上都有局限。目前,一種嶄新的降低災害風險、水資源安全與氣候變遷韌性的方式正在興起,這種方式被稱為自然解方(NbS),它有望比傳統措施更具效能與永續性。

儘管自然解方深具潛力,但在實際應用上,自然解方的應用速度仍舊較為緩慢,傳統的灰色基礎設施依然是首選。這可歸因於多種障礙,包括政治、治理、社會以及技術/技術性的挑戰。總體而言,仍需要更多的知識基礎來促進自然解方被廣泛接受和採用。這次演講將對此提供貢獻,並探討自然解方的效能,同時引用歐盟資助的RECONECT計畫中的案例說明。

議程

  • 8:00~9:00
  • 報到
  • 9:00~9:10
  • 開幕致詞
  • 9:10~9:20
  • 貴賓致詞
  • 9:20~9:35
  • 引言
    水與安全、環境、發展

    賴建信 署長
    經濟部水利署

  • 9:35~10:05
  • 專題演講
    建立韌性社會以因應氣候變遷加劇導致與水相關之災害

    池內幸司 理事長
    日本河川情報中心

  • 10:05~10:35
  • 專題演講
    水綠融合 環境永續

    周素卿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10:35~10:50
  • 交流茶會
  • 10:50~11:20
  • 專題演講
    自然為本解決方案應用於水安全與氣候適應:來自歐盟RECONECT計畫的成果

    Zoran Vojinovic 副教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環境教育學院

  • 11:20~12:00
  • 綜合座談
  • 12:00
  • 午餐